在对话中成长
武进区鸣凰中心幼儿园 陈 敏
自从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颁布之后,幼儿教育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教育革命,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严重地冲击着传统的想法与做法。在这场革命面前,作为幼儿园的业务园长的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,那就是如何发展教师,让幼儿园在这场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,赢得家长、社会的满意。而“园本教研”顺应了这项改革,解决了我们大家的困难,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。于是我们根据园本教研的目标定位、教师的层次水平差异、园本教研的软硬件条件等重要因素以幼儿园为主体、以发展为主旨、以深刻清晰的办园理念为支撑、以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为主要内容,选择和组织教师参加行政命令式培训、自助式、自主式培训相结合的园本教研,实现“幼儿发展教师、教师发展学校”的最终目标。
在多年的“园本教研”过程中我们总结出园本教研“四要素”:即行为反思、同伴互助、专业引领和发展性评价。根据这“四要素”我们提出了“对话”的理念,即教师通过与自己、伙伴、专家对话,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。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谈谈在园本教研中的一些做法与感悟:
1、鼓励教师学会与自己“对话”,对行为进行反思。
与自己对话,是研究过程中的自我质疑、自我解惑、自我发难,是一种跳出自我的研究,它是提高教育决策能力,把研究推向深入的良好途径。因此,我们向教师建议对话的“角度”,引导教师进行实践前的说课和实践后的自我评析,实践前的说课重在让教师分析教材、理解教材、吃透教材,根据本班幼儿现状、教师自身特点,确定重点难点及合适的教法学法;实践后的自我评析更多的是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,找出自己上课的症结所在,然后由全体听课老师共同为其“诊治”。
我们认为教育教学是一种精致的艺术、一种细节的艺术,幼儿园的教学尤其是这样,一句话、一个表情、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显得那么重要,在“关注细节”总目标的引领下,我们启动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改进计划,要求工作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从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改进教学行为、解决具体问题。教学手段、方法;个人教学艺术、习惯,如:语音、语调、动作等细节都能作为改进内容。例如:一位教师在分析自己的改进点时提到:自己讲话的声音太高,当孩子不听话时会大声喊叫,还会用铃鼓拍打桌面,有时会吓到孩子,她把这项改进时间定为两个月。教学改进计划是一个反思—跟进—监督—提高的过程,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注重实效,让这项工作不流于形式。
2、鼓励教师经常与伙伴“对话”,实现同伴互助。
与同伴对话则是一种交流、分享、思维的碰撞,更是一种寻求支持、拓展研究思路的良好途径,它使教师个体的探索转换成集体研究,它能较好地发挥经验的辐射作用,常常能捕捉到新的关注点,在研讨中解决实际问题。我们采用的方法有:
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 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不同的优势。因此,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成立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,通过师徒结对、互相听课等形式让职初教师与老教师对话,通过对话学会基本的驾驭一日活动的知识和技能,从老教师丰富的经验学习中,缩短第一成长期,老教师也从青年教师那里接受新的信息和学习新的思维方式,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。
循环实践 螺旋上升 主要针对某一具体命题(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活动、一份教案、一个反思或一篇材料等)展开讨论——进行实践验证——再讨论——修订——再实践的一种循环往复的研修方式。以三个层面的形式呈现,一为上课老师本身的一课多研、一课多上;二为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的引领;三为教研组共同研讨以成熟教案、案例呈现。这样有助于教师千锤百炼,磨出好课(活动)。
教师当主持人 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,教研活动紧扣专题研讨,由教师轮流担当主持人,让教师做主人、说自己的话,管理者、研究者退到教师的后面,关注、服务、支持和推动教师。引导教师围绕事先抛出的话题、结合上课情况进行讨论,并将讨论出的方法及时总结、提升、归纳、记录。我们曾经围绕“教师的有效提问”“科学活动中如何投放操作材料”“教师如何回应幼儿”等多项研究专题展开互动式讨论、进行思维、理念的碰撞。
通过一系列措施,充分发挥“自身造血”的功能,让思想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分享,让技能在不同的群体中拷贝,让知识在不同的场合中传播。
3、鼓励教师大胆与专家、书本“对话”,实施专业引领。
作为一所开放的幼儿园,必须接受来自外部的、不同价值观、新观点、新方法的专业引领。这是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取长补短、共同引领。这种引领可以是来自专家的(包括有经验、有专长的教师),也可以来自书本(凝聚了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的智慧)。
我们通过发放书卡、推荐好文章、读一本好书、订一份幼教杂志、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等让教师乐学、爱学、善学。从《读者》《中国青年》中读懂人生、感悟生活;从《幼儿教育》《学前教育研究》中了解新的教育观念、习得专业技能。
“科学借力”是我们的一项重大举措,我们建立了与南师大学前教育系的长期联系。根据幼儿园发展的需要,有目的、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、名师走进幼儿园进行现场把脉,如:南师大教授边霞、孔起英、虞永平,著名美学专家滕守尧先生等“学院派”专家,让老师就“生态式艺术教育”“幼儿美术教育”“幼儿园亲子教育”等话题与他们对话,接受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和最直接的指导。专家们也从中感受到我园老师学习的迫切性、幼儿园发展的可能性,纷纷表示愿意长期进行理论指导。在特色教学上聘请客座教师,如英语方面的叶蓉辉老师、陶艺组的裴伯俊主任等“经验派”专家,带动教师探寻走向教学与人生双重成功的原动力。
4.鼓励教师大胆展示自我,实施发展性评价。
在园本教研中,发展性评价必不可少。在评价教师的发展上我们做到:评价内容多元开放(日常工作、教研活动等业务能力、师德品行、群体合作等)、评价主体多位一体(教师自评、同事互评、领导评价、家长评价)、评价方式多样互补(自己申报、自我展示、分层评价、动态与阶段结合)。教师特长展示、骨干教师、教学新秀、特色教师评选等。
进行园本教研最根本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发展,提高教学能力,提高教学质量。只有真实、丰富、有效的研究,才能帮助教师对工作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,帮助她们去克服思想、理念上的障碍,主动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与压力;才能教会教师改革自己的工作方式,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冲突。这是我园园本教研的一些想法和做法,希望与在座的各位园长共勉。